这些习惯,年纪轻轻就痛风了?!
高尿酸血症和痛风
在正常饮食条件下,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μmol/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。
长期高尿酸,尿酸沉积在关节,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关节炎,表现为红、肿、热、痛等就是痛风。
一般来说,痛风首次发作大多是第一跖趾关节,也就是大脚趾关节,随着病情的加重,足背、足跟、踝、膝、腕和肘等关节也会受累。
其实尿酸不只是沉积在关节,也沉积在皮下、肾脏、尿路等,引起痛风石、高尿酸性肾病、尿酸性肾结石等。医学上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、慢性痛风性关节炎、痛风石、高尿酸性肾病、尿酸性肾结石等统称为“痛风”。
不过,我们常说的痛风一般指的是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。
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,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两个不同的疾病。
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,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。
哪些情况容易诱发痛风
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,血尿酸越高,痛风发作越频繁。
研究发现,当血尿酸≥600μmol/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.5%,血尿酸<420μmol/L时痛风的发生率仅为0.6%;而血尿酸<420μmol/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5岁,血尿酸≥520μmol/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39岁。
血尿酸水平越高,痛风越低龄化。
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。有人长期高尿酸,并没有痛风发作,而有人痛风发作时,尿酸并不太高。
一般来说,痛风发作是有诱因的,比如高尿酸遇上酗酒、暴饮暴食、着凉、关节损伤等,就容易发作痛风。
尿酸突然降低,比如大量使用降尿酸药,也可能诱发痛风发作。
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分析,男女痛风诱因有很大差异。男性患者主要是饮酒(25.5%),其次为高嘌呤饮食(22.9%)和剧烈运动(6.2%);女性患者主要为高嘌呤饮食(17.0%),其次为突然受冷(11.2%)和剧烈运动(9.6%)。
痛风发作常见的诱因有:
1.饮酒
2、暴食
3、着凉
4、关节损伤
5、药物
6、尿酸降低过快
7、感染
痛风是终身性疾病,需要终身控制
痛风重男轻女,痛风患者男女比例为15:1。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,女性不容易在关节形成结晶尿酸,所以绝经前女性罕见发生痛风。但女性绝经后,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。
那年轻人发生痛风是怎么回事呢
年轻人发生痛风,除了遗传因素外,还可以肯定的是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。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,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和以前大有不同。
▎1、高嘌呤饮食
许多年轻人的饮食,海鲜、肉食比例越来越高,而新鲜蔬菜比例逐渐下降。
▎2、饮酒
生活压力大,社会交往的需要,饮酒越来越普遍。
▎3、肥胖
我国青少年肥胖比例越来越高。
▎4、饮料
许多青少年,水的摄入以饮料为主,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。对痛风、糖尿病而言,饮料的危害甚至超过酒精。
▎5、熬夜
熬夜导致代谢紊乱,长期熬夜血尿酸也会升高。
▎6、不健康的锻炼方式
规律锻炼可以降尿酸,但许多年轻人,要么不锻炼,要么偶尔一次大量运动(尤其是无氧运动),既损伤关节,又引起肌肉损伤、组织分解导致血尿酸升高,升高的尿酸容易沉积在损伤的关节导致痛风。
▎7、喝水少
口渴了才想起喝水,每天饮水量常常不足2000ml,导致尿酸排泄减少。
高尿酸血症的原因,要么是尿酸产生过多,要么是尿酸排泄障碍。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,二者各占50%。
一般来说,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,发病年龄更早,病情更重,更容易发生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病,而且对治疗药物不敏感。
也就是说,有遗传倾向的人群,即使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,甚至饮食习惯比普通人还要严格,也容易发生痛风。
所以,高尿酸血症不完全是吃出来的,而痛风大多是终身性疾病,需要终身控制。
如何从根本上控制痛风
1、限酒:对痛风而言,红酒的危害略小一些,其他类酒的危害都一样大。
2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。
3、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。
4、大量饮水:多饮水可稀释尿酸,建议饮水量维持每日尿量2000~3000 ml。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,避免饮用可乐、橙汁、苹果汁、奶茶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。可以喝茶和咖啡。
5、减重:肥胖增加发生痛风的风险,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。建议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(BMI 18.5~23.9 kg/m2)。
6、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。
7、规律饮食和作息,规律运动。
8、禁烟。
9、降尿酸药。
总而言之,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罪魁祸首,将尿酸控制达标,是避免或者减少痛风发作的根本措施。